人文科教片——重启科学文艺(67)

发布时间:2024-03-24 04:16:18 来源:新闻中心

       

  2017年,我应邀去CCTV10科技频道,在《飞向火星》剧组里担任撰稿人。我觉得自身进了一个科教片剧组,可是制片人却重复提示我,他们在拍“人文科教片”。

  为了让我理解两者有啥不一样的差异,他们给我观看引入的《国际时空之旅》,一部美国人文科教片。原创卡尔萨根,后来做了改版。影片中,主持人乘坐飞船,穿越六合八荒,叙述国际演化和文明前进的前史。

  那曾经,我以为科教片是给低常识集体看的,而我不属于这个集体。完结这一个项目后,我也开端爱看科教片,还专门买了我国科教影视前史方面的著作,从中看到了人文科教片的根本概括。

  我国早在民国年代就有科教片,开端由于拍照器件贵重,科教片要把常识高度密布地出现给观众。可是,制造者往往又有文艺布景,并不期望把它拍成技能说明书,或许教材的视觉版。

  进入八十年代,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为基地,一批制造者开端讨论将文艺元素融入科教片,依照纪录片的一般规则制造科教片。他们讲究人文主题,许多运用艺术化的镜头言语和台词。常识含量压缩到30%以下,添加艺术烘托成份。

  进入21世纪,国外人文科教片渐渐的变成了票房大户,法国人制造的《帝企鹅日记》运用大本钱与高科技,斩获一亿美元票房。BBC出品的《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还有《人类消失后的国际》,这些著作推翻了人们对科教片的认知。它们对视听言语的艺术水准要求极高,许多都到达院线大片水准。

  人文科教片对取景的要求高,投入往往高于传统科教片。法国影片《迁徙的鸟》耗资四千万美元,进入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拍照,不亚于一次大型科学研究。我参与的《飞向火星》在全国各地寻觅与火星表面临标的地貌,再把专家请到那里说明,费用相同不菲。

  人文科教片彻底逾越科学常识系统,用人文主题重构常识,而不仅仅用艺术外壳包装既有常识。以日本著作《啊!规划》为例,它专门给儿童解说规划原理,从小培育他们着手习气,彻底不遵照规划学系统。

  尽管早在2000年,我国制造的《国际与人》就有人文科教片的影子。但它是针对特别事情的应急著作,在艺术水准上并未深思熟虑。

  2020年末,我国制造的《光语者》登陆院线,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故事片才干卖票房的规则。《光语者》的主线不是科学常识,而是一名北极科考队员的日常日子。他要在极夜中留守北极黄河站,看守全天空极光成像仪和极光光谱仪。把镜头对准一般科学作业的人,而不是成名的科学家,更能表现科学事业自身的人文情怀。

  由于初学乍练,我在《飞向火星》中只能算牵强达到方针。从此便开端重视人文科教片。可以说,现在科教片都是人文科教片,它不是一个新类型,而是科教片自身的晋级。

  《光语者》仅仅小本钱制造,未来不扫除会有本钱巨大,特效杰出的人文科教片登陆荧幕。由于观众的常识水平现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