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真正的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4-16 07:24:03 来源:新闻中心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基础数字化工作,这是目前不少文博单位在文物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主体问题之一。

  4月6日,来自北京、山西、陕西、河北等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的专家,在北京举行的“古代陶瓷大数据库建设暨古陶瓷产地溯源在线分析系统”结项会上一致认为,古代陶瓷大数据库建设项目是用科技方法解决文物考古研究的有益探索,目前,该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在古陶瓷产地溯源研究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其覆盖了包括100多处从唐代到明清的知名窑址,采集了近百万条古陶瓷釉面成分大数据。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携手北京壹据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壹据技术”)合作开发的该项目,旨在推动考古发掘的遗址、墓葬、沉船等出土(水)瓷器的鉴定和产地研究的数字化、科学化。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融合正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从文物保护的层面来看,文物数字化的根本核心工作是实施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

  “文物数字化是一项跨领域甚至跨行业的工作,因此就需要跨界综合性人才投身其中,虽然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发展多年,但是还面临综合性跨界融合人才不足、综合性研发技术人员不足等诸多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如是说。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王小蒙教授补充道,文物数字化前端工作与一般的档案工作建设最大的区别是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软件和高科技计算研发和实施人才的投入,致使其成本偏高。

  目前,很多文博单位文物藏品多来源于发掘、采集、收购、交换、捐赠、旧藏等途径。其中,除了发掘之外,其他来源文物亟须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科技认证。

  “让文物‘活起来’,首先要鉴定确认它是不是文物。”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韩建武称,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科技检测因为缺少参照标本及大数据分析,权威性也受到质疑,而且也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壹据技术负责人陈俊华认为,文物数字化首要工作就是检测鉴定文物,在无损前提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大数据、算法相结合,为文物安全、准确地“验明正身”,这才是第一关。如果不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安全检测,整个文物数字化建设或将进入一个误区。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信表示,此次壹据技术经过科研攻关,研发出的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专用软件,为文物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据了解,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设备,即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称XRF光谱仪),是一种快速、非破坏式的物质检测的新方法。该设备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智能云计算在线分析,可快速解决古陶瓷的窑口及断代,具有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便携、快速等特点,为田野考古、墓葬、沉船、博物馆征集等古陶瓷年代及窑口断代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设备已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上海长江口岸二号遗址、陕西省富平银钩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中投入使用。

  秦大树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力量,致力建立古陶瓷科技鉴定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文物数字化建设提供科技赋能,助推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让真正的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