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数字赋智争先行建新功——省地质局2023年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地质工作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24-04-19 22:12:11 来源:新闻中心

       

  原标题:科技引领数字赋智争先行建新功——省地质局2023年科学技术创新与数字地质工作十大亮点

  2023年,省地质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地质回信精神和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科技引领、数字赋智,着力推进科研攻关和数字地质建设,为地质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地质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并配合组织实施,助力地学领域基础研究。积极参建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研究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黄冈师范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办全国地质实验测试工作交流研讨会,举办院士专家地质行活动2场。

  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聘任毛景文院士、王焰新院士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主任,建实研究团队,构建完善“1+3”组织管理体系,设立首批开放基金。自然资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第二轮考核评估,光谷地质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已具雏形,获批资源与地质工程宜昌市重点实验室。建实“部省-地方-局-队”四级69个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新增7家高新技术企业。

  全局在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达8000余万元,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论文360篇,其中EI/SCI收录63篇,中文核心8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31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27项,出版专著10部。

  提出氧化性花岗岩类也能形成规模型钨矿的新认识,更新氧化性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的成矿理论,构建该类型矿床成矿模型及勘查方法体系,并在龙角山-付家山地区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打破了湖北省无大型钨矿的历史,相关成果获得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协会一等奖。

  研制“车载式光电直读光谱仪”,可应用于二十余种重要战略矿产资源的野外现场检测,有效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野外勘查检测不快不准难题,入选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战略找矿仪器装备名录。研制“一种带压力和环境模拟的物性测试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仪器能还原样品在地层覆压条件的物性状态,有效提升物探解释成果的准确性,已经成功应用到咸宁方山锂矿等多个矿区。

  首次报道了南漳-远安动物群中一类非常特殊的锥形牙形石群落,揭示了其与西特提斯和泛大洋古地理区在三叠纪早期的生物关联性,成果在地学领域国际期刊《Geological Journal》发表。与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合作,提出南漳湖北鳄具有滤食性捕食习性,是地史上最早有该捕食习性的海洋生物,成果在国际期刊《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

  通过开展系统对照研究,测试分析硒、镉含量和反映人体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敏感生物标志物,为人体中硒和重金属的拮抗作用提供了实证,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提出“一种降镉提产的水稻土壤调理剂及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成功应用于鹤峰县葛稻共生示范基地,所产水稻荣获第七届硒博会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名优硒产品奖。

  出台《湖北省地质局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组织并且开展4.22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持续推进“地学科普五进”“移动地质博物馆”等活动,参与长江讲坛、荆楚科普大讲堂,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单位,省科技厅优秀科普视频奖,1人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省一等奖),1人获第六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制定形成研究会“1+8”制度体系,审议通过30家单位会员,登记会员2000余名,组织召开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 2023 年学术年会。成立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地质工作委员会,助力“海归乡振”新模式和美丽乡村建设。邀请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女士等专家学者围绕李四光精神做专题讲座。依托各级媒体及研究会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和展示研究会工作。

  研发上线个专题数据库、上线项专题服务,地质大数据中心接待省内外地勘单位考察交流25次,平台年用户浏览量突破130万人次,较上一年度增长170%。首创绿色矿山电子界桩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有关数据,实现对矿山越界开采、界桩破坏、气候环境等远程监测和预警,已应用于黄石市8家矿山企业。